經驗分享

侯思蘋-考取政大傳院.師大大傳所.交大傳科所

文 / 侯思蘋

【個人背景】

中央大學英文系和輔系經濟系

在校成績約40~50%,並沒有相關的傳播經驗,所以一開始就決定放棄推甄,把精力放在筆試上。

【考試成績】

台大新聞所 (經濟與新聞學60  中英文能力52) 落榜

政大傳播所 (傳播知識 76  中英文能力49) 正取6

師大大傳所 (傳播理論 55 社會現象分析 77 中英文能力58) 正取6

交大傳科所 (傳播理論 65 傳播英文 76) 正取

交大傳播所 (傳播理論 78 傳播英文 94) 過一階放棄

【暑假】

傳理傳科方面,戴然說暑假就是乖乖上課就好,最重要的就是把英文讀起來。身為英文本科生,對自身的英文有著盲目樂觀的自信,因此我完全沒有讀英文,反而一開始就狂讀傳理傳科,對戴然說不要死背課本完全不以為意,真的是硬背,事實證明戴然的話還是要聽的,因為死背的方式只會在一開始覺得自己很棒有在讀書,但完全沒辦法用在考題(可以先去看看考古題大概長怎樣,在讀書的時候比較能有方向知道會考甚麼類型的題目,避免走許多彎路),且背的東西在讀書會結束後就忘的乾淨,因此奉勸各位還是認真上課,乖乖讀英文吧。

在暑假的課程中,我的準備方式基本上就是邊讀邊玩。因為補習班在台北,我每次上課都是桃園-台北通勤,一周有4堂課,為了最大化車錢的價值,我會提早很早到台北選擇一個咖啡廳讀個書,在每次上課前把之前上課的內容複習完,順便找觀光客景點逛逛再去補習,通勤搭車的時間都拿來聽新聞相關的podcast,在這種方式下,滿足我鄉下俗的台北夢又能順便讀書,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暑假。

【9~11月】

暑期班結束後,傳科傳理也差不多上完了,這時候會面臨開學、模擬考、讀書會等開始有考研緊張感的時期。由於我有輔系跟參加系上公演,相較其他沒什麼課的大四生跟全職考生,讀書時間比較沒那麼充裕,但也絕對夠用,因此要抓重點讀書,熟記戴然講義的大小理論,像是傳理後面章節的效果論等重要理論非常重要,務必牢記。

此時也是組讀書會的時期,我們讀書會運作就是每個人讀論文、做摘要、分享時事、互相取暖,之後還可以討論考古題跟一起考猜。讀書會最重要的就是找講義外的理論與他人建立差異,但注意選擇的論文盡量能做到最精簡易懂的摘要,以避免在寫考古題跟終極筆記時因為摘要太落落長又生澀而完全派不上用場。

我們讀書會有建立一個雲端,有分為單字/論文摘要/新聞時事/科技新知等,與讀書會成員共筆。

【12月】

12月基本上就是寫考古題了,主要就是練手感跟熟悉各校出題的方向。我個人是寫政交交師各三年,跟台大的幾題,總共約30幾題,類似的題目不寫、過去時事題也不寫,一開始不懂還寫了根本沒有要考的傳科概,相較其他寫近百題的同學,我算寫的不多,因此跟我一樣寫的速度很慢而且時間不多的同學不用擔心自己寫太少,重點是每題都要寫得很周全完整,把真正可能會考的觀念用進去。除了讀書會的內容外,我每一題考古題都有再額外查很多資料,盡量做到盡善盡美。

戴然老師說開頭盡量使用「龍蝦頭」,能讓閱卷老師眼睛為之一亮,並在看到考題時先將關鍵字跟架構寫在題目卷上,才能方便下筆。但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也不一定要遵照老師所說,像是我是一個必須邊寫邊想的人,如果要先列關鍵字會想超久,寫的東西到最後也跟列出的關鍵字完全不同,但如果是邊寫邊想的話反而能寫出一些比較特別的答案。而不知道寫甚麼的時候,可以從各個角度去分析,從閱聽人、政策、教育、理論、案例等等,不管怎樣都能掰出一點東西寫吧,所以說,寫考題還是要靠個人習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重要的。

最後一個禮拜與讀書會成員針對時事出了考猜題,共八大題,每大題再分成幾小題,寫完後考古月就進入尾聲,課程全部結束前,補習班會進行第二次模擬考,此時算是對之前考古月的小驗收,由於老師並沒有收回去改,所以壓力也不是太大,主要是訓練計時關書考試跟感受考場感覺,兩次模擬考題目都算是老師的考猜,所以有時間的話,回去可以再認真寫寫看。

【1月】

1月初,我按照之前每周一問的標題跟一些關鍵的時事整理終極筆記,像是疫情/podcast/美選等等,包含可以用到的各種理論、相關例子跟名言佳句,雖然到最後完全沒考到,但至少有準備、有東西能背,會安心很多,到此時我也開始準備英文的名詞解釋、口袋名單等等,在這段時間將寫過的考古題跟終極筆記背一背,背的差不多的時候,就開始計時關書寫之前的考猜跟可能會考的考古,此時大概也塵埃落定了,因此為了紓解壓力,我也會花很多時間看youtube的搞笑影片跟網路小說,盡量在緊張情緒中努力獲得一點小快樂。很感謝我的室友兼讀書會朋朋溫維尼能在考前彼此互相取暖,雖然聊天內容都厭世到不行,但也是支撐我撐下去的很重要來源!

【傳播理論】

熟悉理論很基本的我就不提了,但特別要說的是,為了應付交大,考前我有將每個效果論,包括學者、背景、優缺點等等的摘要,用大概15行字寫在紙上,然後全部背起來,這是一定會考的題型,所以這樣做cp值很高,考試的時候會寫得非常快又很完整。

如果遇到完全沒看過的理論也不要慌,像這次交大就考了HSM模型,當下我就想自己沒看過其他人大概也沒看過,所以這時候就亂掰就好,我就用能所想的到的最模糊又看起來專業的話硬掰,意外的考的也還不錯,供大家參考。

除此之外,我很愛收集時事跟看一堆文章、新聞,大約在暑假期間,我就會將平常在文章上看到的厲害句子跟例子放在記事本上(其實我到寫考古的時候大多都用這些句子,讀書會整理的反而比較少用),不管冷門或熱門新聞,我看到都會在心裡想一想可以套甚麼理論,像是泰國學運、取消文化、花木蘭等等,能多想一點就盡量想,到時候能舉的例子會比較有多樣性。在複習的時候也把這些非主流時事出幾道題目來練習,在考試時以應付比較神來一筆的題目。

再來,可以準備幾個比較少見的理論,在寫考古題的時候用到爛,才得以熟練的在考試時使用,像我就在考試時用到網路機會模式/倫理閱聽人/違反預期理論等非補習班講義的理論,以建立差異性。

也建議大家多看一些意見領袖的評論,像我就將黃哲斌的文章當講義在看,甚至將他的文字做成一份筆記,寫考古的時候也蠻好用。

【傳播科技】

原本我讀的方式就是看講義死記硬背,但後來發現效果甚微,因為講義有大部分並不是當下的時事,所以考的機率很低,我覺得真正有效的方法還是多看看其他文章,了解當下最夯的傳播科技是甚麼,再找找相關的評論跟論文,關注一下政策的走向。我當時無聊的時候都會到學校圖書館看最新的雜誌跟期刊,像是數位時代等,把例子邊看邊打在記事本上,方便之後整理,像這次政大就有考5G的特色跟應用,考的時候就非常感謝那時候所整理的資料,例子跟應用完全就信手捻來。

【經濟與新聞學】

雖說有輔經濟系,但對經濟實在是興趣不高,所以才跑來讀傳播所,因此這科我沒什麼準備,只有看之前經濟學上課時的PPT和練習幾年的考古,不會寫也不求甚解,抱持著很佛系的心態上考場,畢竟台大是第一間,索性就拿來練筆,而這次考題很活,跟以往偏計算的題目很不一樣,只有熟悉經濟學原理是不夠的,還要能看到經濟的數據寫報導,有興趣考經濟的學弟妹可以多看經濟相關的新聞並試著分析看看,以免到時上考場會跟我一樣手足無措。

新聞學我只有上課聽過,沒什麼複習,因為與經濟學合併為一科之後也不太會出單純新聞學的考題了,所以我也就上課當聽故事聽過就算了。

【中/英文能力】

如先前提過,因為自己是英文系的學生,對著英文這科處於一種完全擺爛的態度,只有無聊看看IG上的外媒貼文。雖然有報名英文作文,但一堂課都沒聽過,直到考前才計時練習幾年的翻譯題,這時才驚覺自己的英文原來蠻爛的,只要有時間壓力,英文理解能力就變超慢,這才開始狂看期刊上的論文單字跟摘要,所以奉勸各位不要掉以輕心,可以多練習翻譯,到考試前才不會太慌。

而中文的話,各所都不太按牌理出牌,並沒有特定的讀書方向,但我覺得可以多深入觀察一些自己有興趣的跨領域的知識,像我就因為大學有接觸一些移工/性別/電影/劇場等領域,都可以在舉例的時候用上,就算中文不考,師大的社會現象分析等也可以拿來用。

而對於自己中英文能力沒什麼自信的人,也不用太害怕,我有報考的幾間系所,中英文能力都非常爛,收到成績單的時候被自己的成績爛到笑,但專業科目如果有努力贏過別人,與他人拉開距離,還是有機會能拿到不錯的名次的。

【一些小雜談】

1.我覺得對這次考試幫助最大的還是要多關注時事跟科技,個人認為這次的考題都特別不按牌理出牌,故若是關注的時事僅限於大家都覺得會考的那些重點,如今年的疫情/Podcast/美選/ott/等,遇到考題會腦袋一片空白,因此還是要廣泛的去關注各個面向的新知。

2.記得多準備文具

3.為了考試帶了兩個立可帶,但沒想到還是在考政大的時候全部用光,在跟監考老師溝通跟借立可帶的時候花了一點時間,導致英文有一半沒翻完,這種突發狀況發生會很氣,所以要記得多檢查自己的文具是否有準備齊全。

4.考前放鬆很重要,在考場時我傾向於不看任何資料,以免考試時被臨考前看的東西擾亂思緒,這樣也能以最客觀的角度看待每一題。

5.考試前幾個月我有將IG關掉,另創一個小帳,裡面只關注新聞相關的帳號,還有少數小舒壓的帳號,並在小帳中PO些對近期時事的看法,也算是一種練筆方式吧,在這段期間也能體驗不被社群媒體過度綁架的美好,重新認識一下自己。

 

除了考前一個月令我感到萬分痛苦焦慮之外,其餘的準備時間我都讀得很愉快,獲得的知識滿滿,能看到許多以往從未關注的事件在世界各地發生著。在過去可能只看到自己周遭,而現在能將視野擴及至更廣泛的他人,這是我在準備考試中收穫最大的。希望在努力備考的各位,都能從中得到不同的感悟,並努力為自己人生拚個幾個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