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學-推甄國立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所

文 / 陳同學

(特點:非本系生、想要做質性研究)

我是台大職能治療學系四年級、輔修社會系的學生,因為個人興趣一直偏向人文社會科學,對於考臨床心理所一直下不定決心(有點害怕台灣心理學界過度偏重科學實證的模式)。三升四的暑假過了一半才決定報名考試、大四開學第一周才知道有推甄這回事,身邊很多朋友都寫好研究計畫開始找老師幫忙寫推薦信了,我還是個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人。雖然有點來不及,但一想到推甄上了就可以提早好幾個月解脫,還是決定連翹兩周的課背水一戰(不良示範對不起)。經過這次恐怖的經驗,建議對助人工作有興趣的人,可以提早開始探索心理諮商師、臨心師、社工師等專業的差異,決定研究所的方向……

此外,雖然現在愛用ptt的學弟妹好像越來越少了,準備研究所的期間,建議多逛逛PTT的研究所(Graduate)版,爬文就能找到很多有用的資訊,全台各地準備研究所的學生也會隨時PO出新資訊、在推文中彼此打氣,是一個專屬研所考生的奇妙互助扶持網絡(宅女笑容)

一、成績

據說要推甄台大臨心成績很重要,但即便大一到大三成績不夠好,若在研究計畫中充分展現你的研究潛力、在自傳中你人生的核心關懷和念臨心所的強烈動機,應該都有辦法補救的。畢竟在三一八之後,很多人大學成績不好不是因為懶散,而是人生遇到了困難,或是去做了他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社團活動、社會運動等),這些都是身為好的臨心教授應該要能體諒的。且成績好壞也從來不是成為一個好臨心師的可靠指標(台灣不就很多只因為成績好念了醫學系、其實卻不適合當醫生的人嗎)。

二、推薦信

推薦信一定要注意,提早兩三個禮拜跟老師說好,如果快截止了才請老師匆匆忙忙趕給你很沒有禮貌。此外要請老師寫推薦信,最好先準備好自傳和研究計畫給老師參考,所以推甄真的需要暑假就開始準備(淚目)。可以請班導師、曾指導你研究計畫的老師、和你未來的研究領域有關的且也夠了解你的老師等等。「怎麼請老師寫推薦信」其中的眉眉角角很多,建議先上網看一看或問問學長姐。

另外,台大心理系的網站上有份表格,是希望幫你寫推薦信的老師填寫的(以量化問卷的方式詢問老師該學生的能力特質),除了推薦信之外也要記得請老師填那份表格,雖然沒有強制,但有附應該還是比較保險?

三、履歷、自傳、學習計畫

◆ 台大的履歷、自傳、學習計畫沒有規定的格式,因此我是請上上屆正取的學長提供他的備審資料,直接借他的格式去寫(但也有微調)。這部分需要一定的文字和排版能力,必須通順、簡潔、一目了然。

◆ 寫作時我給自己的風格準則是「不卑不亢」,要讓老師看的出這位學生獨特在哪裡、又不能自滿和自我中心。此外,如果太刻意太做作,反而會令人覺得你的人生很不真實、好像是為了推甄臨心所才很功利地捏造出來的,因此帶著誠意和情感,寫出自己大學四年來經歷了什麼、這些經歷如何使你想要成為一位臨心師,這樣就可以了。(「這些經歷如何使你想要成為一位臨心師」這點很重要,從中能看出你的性格和人生價值觀,也能看出你回顧和反省自己的人生的能力)

四、研究經歷與研究計畫

◆ 前面有說台大很看重研究潛力,口試的時候也是直接請你報告研究計畫,因此履歷自傳中的研究經歷,還有備審資料中要附上的研究計畫,就是一大重頭戲。研究經歷的部分曾經令我很絕望,因為我過去並沒有想走學術,相較台大心理的本系生(他們很多人大三開始就會加入老師的實驗室),我的研究經歷實在很薄弱,所以如果是早就確定要考臨心所的人,在研究經歷這塊最好提早積極爭取機會。

◆ 量化研究是台大心理的主流,但我的統計和實驗方法概念都一團糟,剛好台大這兩年來了一位帶質性研究的老師,就大膽寫了自己興趣所在的質性研究計畫。但寫質性研究計畫並沒有比較輕鬆,要採取怎樣的認識論、本體論和方法論典範、背後的哲學基礎是甚麼,如何面對以量化科學為主流的台大老師們的質疑(你這研究有代表性嗎?有信效度嗎?),以及研究倫理和可行性的問題,都要盡可能仔細考慮過。

需要的書會依你採取的研究典範而有不同,以下列出我看過的,光看書其實不太夠,一定要再依你的研究典範去找相關的論文,包括方法論的討論和實例(所以再次強調要暑假開始準備,這個沒辦法臨時抱佛腳 T_____T):

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瞿海源編/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法

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Robert Sokolowski/現象學十四講

M. L. Crossley/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

◆ 研究計畫的架構大概就是

一、摘要

二、前言(研究動機、研究要回答的問題、研究的重要性和貢獻)

三、文獻回顧

四、研究方法(研究採取的典範,以及詳細的操作流程)

此外注意引用格式一定要遵照APA。

◆ 大學生靠自己寫出來的質性研究計畫,在教授眼裡應該是亂七八糟的,所以一定要寄給你認識的相關領域學長姐和教授看,請他們給你一些指教。也可以直接寄給你未來想要的指導教授看(雖然我一直對這種做法的公平性有點困惑,但學長姊都大力建議要這樣做,可以增加老師對你的印象分數,也會得到很多有用的建議)

◆ 質性研究計畫的主題,應該要是你有興趣、且和你的生命經驗相關的。如果是時常對自己人生進行反思的人,應該會逐漸找到自己的「核心關懷」,不論你想做甚麼研究、未來想做甚麼樣的工作,都會和那個核心關懷相關。例如有人可能關心老化和長期照護、有人關心精神醫療體系中的醫病關係和病人經驗、有人關心天災及災後重建、有人關心如何走出喪親後的傷痛、有人關心經濟階級不平等和勞動剝削、有人關心教育體制對學童的殘害、有人關心父權結構下對特定性別的壓迫(性侵害、性別認同議題)、有人關心族群被迫害的歷史和文化的流失等等。「心理」從來不只是在個人身體或腦袋裡的事情,而是和現實世界、和人們共同生活的社會息息相關

五、面試準備

◆ 台大的面試方式是學生報告研究計畫五分鐘,老師提問十分鐘

◆ 報告研究計畫,少不了一份清楚美觀的PTT(可參考簡報小聚、簡報藝術烘培坊等網站教學)。

◆ 五分鐘要報告完研究計畫很趕,口條要非常清楚流暢,還要考慮臨場可能會緊張,所以我的作法是把報告講稿逐字寫好整個背下來。前一天要練習N遍,看到朋友就講給他聽、必須能對方讓清楚聽懂,你的報告才是成功的。最好也要找臨心所的學長姊演練過(有學長說這時候就不要管人情了,可以直接衝進台大臨心所的研究室,看到學長姐就求他聽你報告XDD,有誠意的話對方會很願意幫你的,但我個人還是不敢這樣做)。

◆ 十分鐘的教授提問,除了會針對你的研究計畫發問,教授也會想了解你的人生經驗和報考動機,所以這兩方面都要準備。準備口試的期間可以沒事就想一下「教授可能會問我甚麼?」,也諮詢一下學長姊的經歷,寫成一份擬答,只要有這樣準備過,即便有些問題是你沒猜到的,當天也比較不會說不出話甚至說錯話。

此外,和你研究計畫領域相關的文獻(例如我是做產後憂鬱,就看了一些醫療社會學和女性主義中談到女性醫療經驗的書)、近年研究的走向、相關的社會議題(例如鄭捷事件、輔大性侵事件)、你想要的指導教授的專長領域,這些都要看一下

六、等待放榜

等待放榜的過程,還是要調整自己的得失心,做好「很可能最後還是要考試」的打算,盡快回到正常的念書作息。因為我的量化心理學方法真的一團糟,面試完就開始惡補郭易老師的補統計和實驗法講義了

台大臨心所的推甄向來很競爭(就我這屆而言,據說推量化研究的大約四十人、質性研究大概七到八人,幸好做質性研究的人比較少,否則我應該是沒有機會的),加上推甄其實都是一個充滿不平等和主觀的制度,有很大成分是要看命運和運氣 >  <...... 不管怎樣準備推甄的過程,都有助於回顧和整理自己的人生、在研究能力上有所成長,有盡力就問心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