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諺-考取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心理科學研究與應用組

文 / 郭承諺

過程:

2015年12月第一次踏進國家補習班,我下定決心要考心理系的研究所,但是對於非本科系的我來說這是一個挑戰,沒有背景知識、沒有人與我討論、更沒有人可以給我意見,只有毅力和興趣支持著我,礙於當兵,我只能採取全雲端的上課方式。

2016年4月是春班開課的日子,但我只能藉著放假的時間補齊課程進度,隨著日子的過去雲端的影片越來越多但是放假的時間卻是不變,這樣的狀況就持續到我退伍。

2016年9月我獲得了自由,焦慮感卻沒有減少,離考試只剩下半年的時間我卻連課程完整上過一遍都沒有,但我知道穩紮穩打的建立基礎才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我將計畫分為多個階段,而現階段要做的就是跟上課程進度,由於我不想造成家裡太大的負擔所以我找了份兼職的工作減輕家裡負擔,就這樣我每天早上7點起床先上半堂課然後去打工到下午兩點,打完工後再上剩下的半堂和另一課程的半堂,每天維持著1.5堂的課直到趕上進度為止。

2016年10月中我把課程都跑過了一遍而且也跟上了老師的腳步,這時候進入下一個階段:把上課所獲得的知識記起來。

因此我維持著早上半堂課,中午打工,下午去圖書館複習,晚上再上半堂課。為了確保我可以有效的記起來,每次複習我都會拿出一張紙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把今天我想複習的內容全部寫一遍,當然是不看課本的,時間到了,在紙上寫出來的內容就是你現在記住的,錯誤的訂正、正確的保留。

2016年12月31日我辭去工作準備做最後階段的衝刺,早上9點到圖書館直到晚上7點,複習方式一樣只是在時間上面的掌控和內容的精準度要提高,這個時候的課程不是結束就是快結束,因此如果有課程的話我是安排在早上,一方面看完可以馬上複習一方面可以當作早起的醒腦。

2017年2月正式上考場,寫申論題的重點我認為把定義和例子寫完整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分數,考卷上的問題用定義向出題老師說明你了解他所要問的內容再用例子說明你可以靈活運用。

2017年3月放榜,雖然並沒有達到當初的目標,但回頭看自己的唸書的過程,是能夠說服自己的。

2017年5月第二次踏進國家補習班,謝謝補習班和所有老師。

心得:

因為興趣而我選擇要考心理系的研究所,我的背景並非心理因此在一開始選擇要補習的組別時讓我非常困擾,最後是依照我對不同科目有興趣之程度來做決定,因為我覺得考試所要求科目的專業知識會是以後要用到的,所以照著這樣來選擇的話,並不會與你喜歡的相差太遠。

補習的科目訂好之後,就像老師說的要有明確的目標你才知道要往哪裡走,我當時訂的目標是台灣大學心理學系乙組,而且我也打算只報名台大一間來證明我的決心,但這樣其實是錯的,因為當你落榜時席捲而來的挫折與悲痛是無法想像的,它只會證明你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沒用的,但多報幾間的話就算第一志願沒有上,其他學校有錄取時心情也會好很多,如果真的非第一志願不念,這時候再重考也來的及,因為你有其他學校錄取的成就來支持你繼續走下去,那如果報的學校都沒上呢?這就要好好檢討你的念書方式了。

在讀書方面,我認為人有分兩種類型,第一種為上課型:在獲取新知識時必須藉由他人的教導或討論才能正確了解,自己就算有心要看但只要是新知識就是看不懂。

第二種為自己看型:自己就能看懂所有知識並且能夠了解到精隨,所以有沒有上課都沒差反正我自己就看得懂。

相信會來補習班的同學也跟我一樣是屬於上課型,因此照著老師的進度、配合老師的腳步是絕對的,了解自己的習慣與念書方式,找出適合自己的計畫,以我來說,我每天都要有休息時間,因此晚上8點後是不排進度的,把自己想像成上班族和高中生的的感覺,早上念書和工作,晚上下班就休息。

休息時間和心情的調適很重要,每當念不下去時我總是想著:「別人花4年念的書我憑什麼花1年的時間就想打敗別人,人家一天念2小時我必須念8小時才有可能打平,而且僅僅打平,那怎麼會有時間心情浮躁呢?」當然想歸想,念不下去就是念不下去,那就好好的休息吧,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唸書時要讓自己處於最佳的狀態才會事半功倍,如果可以組讀書會更好,因為有人一起討論絕對遠勝過自己苦讀,畢竟是上課型。

在筆記方面,如同老師所說,有整理自己筆記的人在概念上的了解會更清楚,因為那是透過你自己組織而來的,雖然我有嘗試過但後來還是回到自己習慣的方式也就是把上課的補充寫在講義和畫重點,回家複習時就闔上講義,默寫出來。老師們的講義編排非常的有系統與完整,因為我不是本科系的學生所以也沒有學校的課本或是什麼聖經和書單,就是把講義讀熟、背熟。

總結來說:

上課配合老師的腳步、下課完成交代的作業和複習、將以上變成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