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詠君-轉學考錄取「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二年級(榜眼)」心得

 

【前言】

我是103年的備取一,104年的正取二,兩年來只報考台大社會,以下是我這兩年的分數:

    國 英 社A 社統 總分 最低錄取分數

103 | 86 80 60  53  333.5 336.5

104 | 67 72 59  79  346.0 346.0

 

其實一開始的第一志願是台大政治政論組,指考考爛掉到北大社會,大一剛開始時想轉的還是台大政治,因此有去修中憲政(政治學選不到QQ);後來念一念覺得頗適合的,就繼續待在社會系,轉考目標也變成了台大社會,這樣準備起來也比較方便,即使沒考上,系上的成績也不會太爛。

 

轉學考適合什麼樣的人考?網路上其實有很多文章啦,的確轉考的錄取率比重考低很多,但它非常適合學測、指考特定項目特別爛的人,不過,我建議要考轉學考之前評估一下自己的國英能力,底子愈好的愈吃香,因為準備專業科目的時間就夠忙的了。做決定之前,也建議比較一下各校的考試方法及難度。

 

在進入個別科目的準備方式之前,必須強調一點:北大社會真的不錯,師資不會輸台大!!!至於為什麼還是想走,心得的部分會講到。

 

【四大考科】

國文

台大只考作文一篇,100分,政大會考國學常識,這也是我不想考政大的其中一個原因。近年來,台大已經愈來愈少出那種需要華麗文藻、浮誇爛漫的題目,只要扣合題旨、文意通順、架構明確就容易拿高分。

103年的題目是「虛擬世界與理想世界」,這對社會學系的學生來說頗有利的(但我看到題目還是有傻眼一下啦)。開頭必須先定義題目,何謂虛擬世界,何為理想世界,中間我個別使用了塗爾幹的宗教觀與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來加以描述,收尾當然要來個再現。社會學理論拿來寫作文真的超好用的XDDD

104年是「生活因_______而改變」,就比較難用理論,所以我舉了傅柯、蔡瑞月等人的人生故事當做例子,可是寫到後來有點把「生活」寫成「生命」了,這大概是分數比較低的原因吧QQ

我的大考作文分數起起落落,但這科也只能告訴大家多看書、多看文章,多體會生活,不然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英文

想當初姊指考也有90(拭淚),除了大一社會學念原文課本、其他選修看原文論文外,其實我都在吃老本,愈考愈爛也是活該啦,好孩子不要學。基本上台大英文的難度比指考難一點而已,準備7000單就夠,比較重慣用法、片語的應用,但104年好像有比較多字超出7000單,建議大家有時間還是念深一點以防萬一。

社會學

名詞解釋基本上從「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裡面出,申論題沒有範圍,平常多注意時事是關鍵。這門學科頗注重文筆和觀點的多元性,千萬不可以把自己關起來念,社會學ABC絕對要清楚,理論的東西試著蓋上課本自己描述,名詞、理論作交叉比教,平常多看社論、聽講座一定有幫助,講得出來才代表你會,課外書有空挑重要領域來讀。第一年我幾乎都靠社論、講座來培養自己的社會學能力,書沒看多少,剛好又發生了太陽花,到社運現場體驗、觀察也是增加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第二年選修挑了幾個重要領域(如:性別、階層),念了不少理論文獻,社台則是到暑假才開始看,學期間有空就看課外書。

以下是(我想得起來的)建議閱讀清單,可以自由選讀,我也沒有全部看完:

苦勞網、新頭殼、風傳媒、想想論壇、巷仔口社會學、菜市場政治學、芭樂人類學、給大人的世界史、台大性別工作坊、各種NGO粉專;見樹又見林、性別打結、神遺棄的裸體、野心時代、崩世代、打開男性、傅柯考、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逃避自由、巷仔口社會學、雨季的孩子、倦怠社會、獨裁者的進化、民困愁城、權力──基進觀點、反抗者、隱形性產業……。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是用來申論的好材料。

社會統計

台大的社統只會愈來愈難而已,103年考很多計算,104年就偏向心統的出題法,每個名詞代表的含意、觀念推理都要很清楚,不然根本無法考。社統考古題都做完的話,可以寫寫研究所或心統的考古。

我的量化很爛,給不出什麼好建議,教材的話除了系上必修,陳正倉的應用統計學寫得也很詳細,如果真要補習,據說大家都去買陳○的雲端課程

 

【心得】

 

兩年是一段漫長且孤獨的旅程,走至今日,回頭一望,卻也覺得倏忽即逝。旅程,到底是

有終點的;看到榜單的那一刻,有一種「終究會走到這裡」的踏實感,像終究要回家一樣

的感覺。

我相信上天讓我進入北大社會是有用意的,這兩年,我成長了許多,和高中以前有了明顯的差別;同時也遇到幾位欣賞我的教授,在課業方面、人生方面給予不少提攜與幫助。

為什麼要念台大

你對於未來的想像、描繪是什麼?在我還是國中生時,單純地以為直升實驗後,跟外人形容的一樣,半個人就踏進台大了。我會跟社會對於人生勝利組的想像一樣,一路念完第一志願、多才多藝、有個好工作、好家庭。大學放榜時,我們班有一半(8/16)的台大生,這對我而言是個偌大的壓力。除了和好朋友的分離以外,還有無法輕鬆擺脫的名校光環;跟同儕比起來,我似乎是個失敗的人,從這個人生叉路開始被遠遠拋在後頭。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也可以說是為了國樂來台北、為了薰風念台大。我的學測分數可以上清大人社,但當時的我一心想換個城市生活,不要一直待在新竹,除了逃避家庭的紛亂以外,同時也深刻認知到台北才能讓我的國樂人生更精采、深入:比較大咖的老師、各式各樣的樂團、更多的演出機會;念別的學校一樣可以練薰風,但我覺得如果是在校生的話,心理上也可以更沒有顧慮地投入、和大家更親密、節省交通往返時間,甚至當個核心幹部為樂團奉獻青春。至於那些顯而易見的好處、台大光環,就不再贅述一次了。

 

第二年

第一年得知自己差三分就上了真的超難過,這已不是我有沒有實力當台大生的問題,而是單純的運氣問題。考試之前,我去龍山寺求了一支籤,上面寫的是蘇武牧羊的故事,儘管再苦,終究還是會成功;於是,我決定和命運賭一把。考第二年的成本有多大呢?北大社會的大二必修極佔時間,考去台大也不能抵免學分,參考上榜學姊的經驗,我決定不修大二必修,與同班同學的疏離也是必然的,第二年絕對會比第一年更孤獨。再來是對未來的茫然感,畢竟是多花一年青春在大學階段,而不是像正常學生一樣為了畢業後的人生在累積經驗值,當交換學生、考研究所的規劃,在這兩年幾乎無法實踐。第二年真的超級、超級孤單,還好有薰風的學長姊,讓我有家的感覺,舒緩我的壓力、陪我垃圾話,讓我順利走過這一段崎嶇的道路,成為你們真正的學妹。

 

為什麼一邊練團一邊準備考試

一開始是沒有要團練的,但國中時練團認識的學長在開學前把我帶進薰風,從此走上了不歸路。後來,我逐漸認知到,國樂除了能夠排解課業上的壓力外,同時也為這灰暗無光的轉學考之路點燃了火炬,讓我感受到溫暖和光亮。若沒有國樂,沒上榜的我就甚麼都沒有了。我要成為一個叛逆的考生,向所有人證明,我有本事一邊熱血地玩社團,一邊考上台大;你們做得到的事情,我可以用另外一個反骨的方式完成。截至目前,我上了三次高手觀摩獨奏、一次高手觀摩絲竹、五場薰風公演、一場竹塹國樂節、一次猶他州國際藝術節,兩次國家音樂廳、一次中山堂以及其他場地,前前後後四個樂團的合奏演出,若再加上還沒演的便是六團了,謝謝大家看得起我、給我演出機會。另外,我還得到了箏獨奏大專B組全國第八名。這些經歷燦爛了我的青春,保留了大學新鮮人應該要有而我卻顯著缺乏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