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研究所推甄準備策略

 

《準備推薦甄試的時間及其程序》

      每年約9月至10月中旬可購買各校之甄試簡章,最早可於9月中旬報名,並繳交相關書面資料。完成報名後,大部分的學校將於10至 11月進行書面檢查或筆試,最晚於11月底至12月初進行口試。而放榜日從11月底至12月公佈。錄取後與一般生同時入學報到。

      推薦甄試之書面審查資料,對於整體考績審核具有關鍵性的致勝指標作用。故需對於相關有利自身之作品資料,作一系統規劃整合。展現自我實力與報考入學之企圖心。

      選擇學校之報考組合,需掌握要點作投考分析組合,可以“考試科目雷同”唯一組合關鍵。亦可以“理想志向順序”唯一選擇標地。切忌以亂槍打鳥的方式報名,導致落榜收尾。是故事前需謹慎評估自身能力與系所之發展方向,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推薦甄試三部曲》

一、書面審查

      可將其審查部分區分為四線主軸:自傳,研究計畫,讀書計畫及推薦信函。以上均為和學校教授們溝通的第一線管道,亦為晉身口試的關鍵性要點。藉由對於書面資料的整理過程,更加了解自己。自各個不同的角度由淺至深的剖析,省視 自己。培養有計畫性、有效率、有深度、有自信的自我行銷能力。

      一般學校對於書面審查資料的要求為:個人簡歷、自傳、讀書計畫、研究計畫、推薦信、 在校成績單、獎狀影本及大學時期所做過的專題報告等。除此之外,具有語言相關的能力資格 認證更是展現自身能力之一大利器。而為了能讓教授第一眼對你就具有深刻且良好的印象。在書面資料的排版方面,建議以活 潑多元的方式呈現。輔以圖表表列的方式陳述,求精簡動態的切中表意點,提升作品的專業度。整體而言,就其書面內容,外觀設計,呈現出個人特質,兼具深度與廣度,以不同且多元的觀 點激發教授對你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以自傳的部分來說,其重點是在呈現個人的人格(Personality)、個性、特質、以及成長經歷 中的重大事件,自傳通常包含履歷,並藉由自身對於過去的經歷描述,使教授能約略了解其個 人特質,個性,及未來發展的潛力。除表達個人獨特之處外,另一撰寫重點需以目標精神之系 所之精神原則作為指標性參考方向。對於字數若無特別限制,一般而言介於1500個字左右即可, 每段可做一提示重點的標題。在突顯個人風格,創造與眾不同的基調下,切莫過於花俏,模糊表意重點。

      “萬事起頭難”是在撰寫研究計畫時,最常碰到的問題。選擇一適切的研究主題,藉以使教 授明瞭你未來想走的研究方向,而教授一藉由學生對研究目的,文獻探討,使用的研究方法等來判別學生所需是否相對應於系所之發展方向。是故,在進入目標研究所以前,仍需“投其所好” 地研擬主題與架構。基本研究內容所需具備之格式非因簡略的研究論文形式而輕忽。現有碩博 士的論文架構配合對於系所的“修課計劃”,及自我興趣之發展意為一撰寫方向。利用網站資源 作一點、線、面的搜尋。有頭有尾的論文架構,呈現你對於研究的強烈企圖心。切記頭重腳輕, 虎頭蛇尾的論文撰寫。

      讀書計劃的目的是要讓教授們知曉學生個人學習的情況,對未來的學習規劃,即達成未來 計劃的可能性。同樣的,教授意透過讀書計劃來了解學生是否適合進入該所。基於以上的考量, 讀書計畫的撰寫需特別注意目標系所當前所在進行的研究計劃,針對其的走向及獨特專長,與 自身進入研究所的學習規劃加以結合。關於系所的相關訊息,均可於其網站中得知。在師資介 紹的部分,教授的研究專長及研究領域,更是一絕佳的參考方向。於內文的撰寫部分,除強調 自己的研究領域外,還可進一步的分析自己在那一方面不足,或許加強學習的地方,並陳述自 己在進入研究所後會如何規劃以完成自己的研究所課程。清楚為自己及系所勾勒出可實現且預 期性的遠景,避免過度誇大不而不切實際。

      提出一份完美且具有說服力的推薦信函,有如強心針般的為整體推薦甄試的過程注入一股 穩定可靠的力量。若已有甄試的計劃,則可早一點(約10月底以前),尋求與自己交情較好,較 熟捻的教授或老師撰寫。老師的盛名與否,並不和你上榜的關聯性成正比。重要的是他(她)是 否真的了解你,對於你的印象觀感是如何。平時多和老師建立良好的交流管道,對於在寫推薦 信函上的幫助上有很大的效益。若老師或教授願意以手繕的方式撰寫則更具說服力。以簡單, 意賅,口語化的方式表達,太過八股的方式反而易造成反效果。在請老師或教授撰寫推薦信函 時可提供有關於自身經歷的資料,作為教授的撰寫方向之參考。完整的資料及老師對於你“榮譽 出品”的保證,才能撰寫出一封“名符其實”的推薦信函。

 

綜合以上所述之書面審查之準備方向,歸納其重點如下:

類別

撰寫重點參考綱要

書面審查資料表現方法

1.利用表格活化主題

2.活動照片刻化動態陳述

3.版面美化

4.其他相關 (例如:學習能力或語文能力之認證等)

自傳

1.家庭背景

2.求學歷程

3.自我能力之評估

4.報考動機

5.個人經歷

6.所做過的專題研究或論文

7.學習目標

研究主題與計畫

活用參考資料如:

1.全國碩博士論文檢索系統

2.創意研究主題的小線索

3.平日作品資源 回收再利用

4.為文有始有終(主架構大致為:研究題目源由及背景、研究動機及目的、相關文獻敘述、研究方法設計、預期結果及未來發展、參考書目及其他資料文件)

5.運用師方資源

6.積極準備、輕鬆應對

讀書計畫

1.就讀動機

2.學習計畫(甄試錄取置入所前/入所後)

3.未來計畫之長城 研究應用

4.自我能力評估

5.結論

推薦信函

1.多與老師或教授接觸交流

2.可請一位基礎學科之師撰寫一份信函、並搭配專業領域之師撰寫另一份

3.提供自身相關資料以備老師參考用。

 

二、甄試筆試

      甄試部分的筆試題目通常不難,但為了區隔學生的型態,其出題方向較一般生之筆試不同。 多為基本觀念題,需要的是表達清晰、條理清楚的答題風格。多考慮需要考筆試的學校,其實 筆試而言不但不是一種負擔,事實上其不失為分散風險的方法之一。參加甄試筆試之前,應特 別加強基本觀念與定理的運用。盡量將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揮出來,讓教授知道你對於題目的 思維。答題脈絡除對理論附加時事性的運用之外,更需點出自己獨到的解析觀點,藉以增加答 題的深度與廣度。多方涉獵各種書報雜誌、最新期刊論文、時事、網站等相關資訊有助於飽滿 答題的豐富度。

      具備甄試筆試的磨練,若不幸於甄試中落榜,但因已具備相關資訊之熟稔度,除心情上需 積極正面的調適外,大致上仍可順利銜接,再接再厲地準備2至3月份的一般生考試。

 

三、口試

      經過之前一連串的準備與努力後,進入最具挑戰性的一刻。評審委員所見到的你,是褪去一切文字砌築、最原始的你。除了要有適當整潔的外在儀容外,更需有充分準備的內涵,應對 進退均無適切從容以對。

      正所謂“誠也口試,敗也口試”各系所對於口試的標準也不一。保持自信和高度的應變力, 微笑面對所有的問題與衝突狀況。除卻應變力的發揮外,專業的知識內涵才試口試成功的關鍵 環節。需在平日就養成閱讀的習慣,訓練獨立思考的習慣。並藉由和他人對於議題的討論,集 思廣益,激盪出新觀念與思維。考前模擬答題、以最近的時事配套理論加以解析,訓練自己以 清楚、流暢的速度與方式表達。並熟讀自己所呈報的書面資料。

      為避免突發狀況的產生,最好能提早半個至一個小時的時間到達口試現場。口試時,對於 答題的速度與時間分配均需掌控得宜。釐清問題的重要概念,專業而流暢的回應。建構自我見 解之答題脈絡,多元化分析,多角性的切入,呈現專業客觀的理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