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翊-推甄政大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文 / 馬翊

推甄系所:政⼤數位內容、政⼤傳碩、台⼤新聞所

錄取系所:政⼤數位內容碩⼠學位學程正取7

          政⼤傳播學院碩⼠學位學程正取7

⼤學校系:政⼤廣告系

1.⾎統超純正的相關科系學⽣為什麼會來補習?

我是相關科系學⽣,⽽且還是政⼤的⾎統⾮常純正,但在決定考研究所時還是來補習班了,因為其實對於⾃⼰這三年的所學都還存有疑惑,我在政⼤讀到⼤⼆下課程就開始漸漸往實務導向,⽽⾃⼰⼤⼀⼤⼆時理論基礎也不是很踏實,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直接要唸碩⼠班其實是很危險的。所以我決定來補習班重新研讀傳播理論,開始檢視⾃⼰的所學與未來發展的⽅向,收穫很多也更清楚地理解⾃⼰在做的事情是什麼、是為什麼、是如何成為這樣的,對未來⾛向也⽐較有想法。

2.推甄系所的選擇?

再來關於推甄的系所,因為興趣喜好且⾃⼰原先就是政⼤學⽣,所以只考慮台⼤新聞與政⼤兩個傳播相關研究所,⽽這部分很重要的是不能夠⾃我欺瞞,⼀定要時時問⾃⼰:這三間不管上哪⼀間我都會去唸嗎?如果你能夠很堅定的回答肯定句再去報名,否則會陷⼊⻑期的⾃我⽭盾狀態。我⾃⼰是這三個系所都有認識的學⻑姐,所以就很積極的去詢問他們關於所上的事務,關於課程、學院導向、對學⽣的期待⋯⋯等等,都要去審慎評估⾃⼰與該系所到底合不合適(就像嫁⼈⼀樣)

3.準備時程規劃

基本上就是跟著補習班的進度⾛,放⼼的把⾃⼰交給戴然⽼師,但同時也要開始整理⾃⼰的作品集與⾃傳、研究計畫。我第⼀個開始執⾏的是作品集,因為作品集可控制性較⾼也沒什麼好改的,作品有哪些就是哪些。⾄於⾃傳與研究計畫其實拖到開學後才真正開始寫,但務必要把這兩樣東西放在⼼裡,從⽣活中去感受及發想。例如:上課時聽到⼀些讓你有感覺的主題,就把它記錄下來,然後利⽤瑣碎的時間去想想這個主題可以怎麼發展;或是從你的興趣及⽣活來發想研究計畫、創作主題;或者和親朋好友的對話中也可以發現⾃⼰的⼀些特點,就可以拿來寫在⾃傳裡⾯。

備審資料

我在準備備審資料的重點是:

1.邏輯性:⾃傳、報考動機與研究計畫間的關聯性,作品集是否能夠佐證你適合讀這個系所。說服⼒的基礎是建⽴在邏輯性之上的,要有邏輯性才能讓整體流暢通順。

2.視覺效果:謹記「好看、好讀、好吸收」三⼤原則,排版要舒服,要⾔之有物,資訊呈現要易懂。

【作品集】

因為⼤學時期讀的是相關科系,⾃然⽽然就會累積較多相關作品,再加上我是第⼀屆⼤⼀⼤⼆不分系的學⽣,因此廣告、廣電、新聞等等的相關課程與經歷都有,作品類型較廣。另外,因為我的⼤學主修是廣告學系傳播設計學程,主要的專⻑就是排版和視覺設計,所以對於整個作品集的外觀、內⾴、材質、印刷等等都會⽐較要求,來和其他⼈做出差異性以吸引⽼師們的⽬光。我將整本備審資料做得像是⼀本個⼈雜誌,排版與設計上⾛⽇系的乾淨整潔⾵格,只要⽤⼼對待⾃⼰的作品,觀看者⼀定都能夠感受到。⾄於光碟,政⼤兩系所都可繳交作品光碟,但兩者還是有點不同,以下分開說明:

・傳碩:因爲備審資料是必須印刷出來繳交的,所以光碟可以直接附在裡⾯。我把⼤學和實習累積影⾳作品燒在光碟裡,再去政⼤數位平台印光碟封⾯(政⼤學⽣可以好好利⽤資源,只要付錢就可以印)最後⾃⼰⼿⼯摺光碟套黏貼在備審資料封底交出去。

・數位內容:備審資料是線上繳交電⼦檔,如有其他作品再額外繳交的,但所辦助教表⽰此光碟的意義是如果你的作品檔案⾮常⼤,例如稍具規模的微電影,才有需要額外繳交,因此在評估之後決定不繳交光碟以免模糊焦點。再來是關於報考三所的作品集擺放巧思,因為作品集的類型較廣,可是都還是能和傳播領域搭上邊,所以內容其實都⼀樣,只更改了擺放順序,好⽐政⼤傳碩我就會先放⼀些⾏銷企劃類、視覺設計作品,數位內容就會先放相關的網⾴設計或電⼦書作品,台⼤新聞就先放⼀些資訊視覺化的作品。

【⾃傳】

其實⾃傳就是展現你說故事的技巧,尤其是要讀傳播學院,會說故事是⼀個很重要的能⼒。因此我謹記戴然⽼師所給的提點「⿈⾦三點」原則,提及⼀些可以佐證這三點的故事,並且採取推進式的說法,例如:因為A所以B,⽽⼜因為C所以⋯⋯營造出綜合以上特點我超級適合讀傳播所的感覺,然後再幫⾃⼰取⼀個頭銜或下標題,來加深⾃傳的重點及記憶點。

【研究計畫】

除⾮⼤學時期就有許多研究經驗,否則遇到研究計畫必定會痛苦好⼀陣⼦,我⼤學時期雖然在同⼀個領域裡,但幾乎沒有做過正式的論⽂或研究,所以也是煩惱了許久。這裡還是建議⼤家從⽣活和戴然⽼師的課堂中找靈感,記得⼀定要能夠說服⾃⼰,⼀定要喜歡這個研究領域才⾏,不然除了⼀邊寫會⼀邊否定⾃⼰以外,⼝試的時候也站不住腳。

・政⼤傳碩:因為⼤學唸政⼤廣告系,所以研究計畫也決定往廣告的⽅向⾛。因為⾃⼰是IG的重度使⽤者,平常補習和讀書覺得苦悶時就會看IG,⽽限時動態讓我覺得很有趣,⾃⼰時常觀看也時常使⽤,再加上這是⼀個新興的媒體⼯具,⽬前鮮少有研究論⽂,或是可能還在進⾏中,並且這是相對起來年輕族群較為熟悉的領域,綜合以上幾個原因就決定做IG限時動態的研究,因為⾃⼰很喜歡這個主題,做起來就會⽐較有動⼒,腦中也會有⽐較多想像。

・政⼤數位內容:因為⾃⼰對於數位內容的程式領域沒有經驗,所以將重點放在⽐較有把握也⽐較專⻑的內容發想和介⾯設計。我想做的是⼀款結合AR技術的APP,所以就⾃⼰⽤Ai畫了⼤致的視覺和介⾯及流程,⼝試時再⽤⼀款叫Aurasma的APP模擬AR的效果。

・政⼤傳碩:

會有兩階段⼝試,第⼀階段會將重點著重在學⽣本⼈的特質、動機、經歷等等,第⼆階段則是研究計畫的部分。由於本⾝就是政⼤傳院的學⽣,不分系後其實三個系的⽼師都會認識,所以其實⼝試起來還滿順暢和鎮定的。⽐較有趣的是,因為其中主問的⽼師和我很熟,所以⼀直問我理論很無聊為什麼想讀?另外還是有⼀些⼩地⽅會被問倒,例如我平常喜歡閱讀什麼書籍,有沒有在閱讀原⽂書之類的?第⼆間研究計劃則是問我此研究該怎麼進⾏(研究⽅法)還有因為我是政⼤傳院的,所以⽼師就問我該怎麼突破政⼤傳院的限制?再來就是關於讀博班的問題,因為我⾃傳裡有寫所以兩間都有問,我也就發⾃內⼼地回答這項⼈⽣規劃。整體來說因為⼝試時間很短,只要能夠把⾃⼰內⼼裡的熱誠在回答問題中表達,其實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政⼤數位內容:

在⼝試前要先準備⼀份5分鐘的PPT和⼝試委員們報告⾃⼰的⾃傳、經歷、作品集和研究計畫,只有5分鐘所以時間⾮常緊迫。因為平常⾃⼰就有許多上台報告的經驗,所以還算順利,也因為⾃⼰是傳播設計學程,所以PPT的視覺和動畫也會特別講究,這部分不確定有沒有加到分但可能可以給⼈準備完善的好印象。另外,數位內容的本⾝就是傳播學院與理學院共同開課指導,所以⼝試委員會分成兩半,問

各⾃領域的問題。我本⾝程式零基礎,但政⼤⼤學部有開設數位內容學⼠學位學程,我有許多朋友都雙主修該學程,因此在⼝試前就去和朋友詢問過課程內容,這樣即便⾃⼰不具備寫程式的能⼒,但還是可以讓⼝委感覺到「你知道這是什麼、你有強烈的意願來學習、你知道進來後你可以運⽤哪些課程完成你想做的東西」重點就是在於你的「企圖⼼」。

統整起來有個⼩領悟:書⾯資料要偷藏兩⼿,⼝試委員很喜歡問你類似「除了這個你還想到什麼?」「你覺得未來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如果變成這樣那怎麼辦?」等等思辨性的問題,所以你的研究計畫或創作構想在書⾯資料裡要呈現⼀個90%的狀態,意即交出去可以看還算完整,但其實你⼿裡還有偷藏⼀些沒有說的10%,然後在⼝試的時候告訴⼝試委員,營造出你好像腦⼦裡有很多東西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