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茜-考取台大新聞所、政大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師ˋ大大傳所

文 / 張涵茜

最終成績:

台大新聞所:正取5

政大傳播學院碩士學程:正取14

師大大傳所:正取4

交大傳科所:過一階,放棄二階口試

交大傳播所:過一階,放棄二階口試

背景:

我大學就讀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四年完全沒在念書(也有可能只是太討厭自己的校系),甚至大學期間曾發下豪語絕不念研究所,但畢業之際不知道是被雷打到還是怎樣,突然一種不甘心之感油然而生,覺得人生至今過得太平庸且懦弱,好像沒什麼能力可以出社會跟別人競爭,也從來沒有好好規劃過自己的人生,於是突然很渴望為自己達成某些成就。在這種情況下,讀研究所大概是讓一個人翻身最快又最簡單的路了。

雖確立了自己的報考意願,但我沒有任何傳播知識基礎,唯一相關的經歷只有短暫的媒體實習經驗,理論層面來說是個百分之百的門外漢;英文部分則大概是落在多益880的程度,專業新聞英文從來沒碰過,聽說還行,但寫作很不行。

跟大多數的跨科考生一樣,我也有補習(戴然老師),從七月暑期班開始上課,沒有上春季班,但這部分我認為影響不大,暑期班課程一樣非常扎實。共報名傳理、傳科、新聞學、社會學、英文作文五科。備考期間我因為之前出車禍所以延畢半年,因此學校還有13學分的必修課,雖然感覺不多但因為是必修所以很難打混,期間可以說是一個孤獨的修煉,且一心十用常常擔心自己會不會畢不了業又落榜,搞得兩頭空,焦慮大爆炸。

<實務面>

估計這篇文長度不短,怕大家沒耐心看到最後,所以先說結論: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十足懶惰、非必要的事絕對不做,並且討厭規劃時間又坐不住的人類,那麼此篇心得文非常適合你閱讀。我的準備方法只有四個字:聽話照做。備考期間我就是好好照戴然安排的時程去唸,他說要幹嘛就幹嘛,讀書會認真開,寫考古題就認真寫,最後衝刺就是認真背。除此之外我沒有下任何額外的功夫,像是閱讀大量期刊論文、媒體傳播相關書籍、大量投書(有投過一次啦但沒上)等等,我一樣都沒有做。我不是要倡導我這種懶人法,如果你有餘力多接觸其他資訊當然更好,但我要說的是其實只要跟著老師的腳步一步步穩紮穩打,就能具備上考場好好發揮的實力了。

此外,特別想提的是善用讀書會真的很重要,因為大家一起努力能幫助自己克服惰性,尤其準備考試很辛苦又孤單,而我的自制力又奇差無比。讀書會夥伴除了能一起合作分工,互相鼓勵的力量更是非常強大。我自己認為能幸運上榜有很大一部份原因要歸功於讀書會的運作,最後我們每間學校也都一起正取,我受之於此太多,真的非常謝謝讀書會的其他兩位夥伴。

各科準備辦法

-傳播理論:

傳理準備方法無他,唯有熟記。但老實說傳理這部分一直是我的弱項,很多理論我一開始都是聽不懂、一知半解的狀態,是讀書會夥伴不厭其煩地解釋給我聽才搞懂的(在這邊叩謝他們)。建議幾個經典理論一定要非常熟,包含理論的年代、學者、主張、後續發展等等,整個來龍去脈都要清楚,像交大就蠻愛考這種純理論的題目,在這裡失分實在可惜。然後可以另外準備一些比較特別、新穎的理論(講義上沒有的,如HSM模式、PAR理論、第三代接收分析等等),以因應時事及做到差異化答題。這部分讀書會的每週一問就給了我很大幫助。

所以在準備傳理時我個人傾向找那種不太會有人用的理論,一些基本常見的我反而不太花心思在上面(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真的很懶得背也沒時間),尤其台政的考題通常比其他學校靈活,所以死讀書的方法可能會在考場上無法活用,像今年交大也考了一題「用傳播理論解釋厭世現象」,這種時候靈活度和批判性思考就很重要(好險我平常就蠻厭世的,這題寫起來可以說得心應手)。

-傳播科技:

暑期班的傳科課程結束後,講義我再也沒翻過。我個人認為傳播科技的考題通常比較趨勢,所以我在這塊的準備方法,就是準備一大堆聽起來好像很猛的例子,越新越好。比如AI、VR/AR、OTT、電商、大數據等等,都是考了蠻多年的主題,我在寫考古題時遇到的話都會花蠻多時間找案例再寫,建議善用google大師,我個人很推數位時代網站、動腦雜誌,內容淺顯易懂很適合沒有理工背景的人。

其實我自己覺得傳科比傳理有趣(超討厭理論),在這邊偷偷說,如果有學弟妹第一志願是交大的話,選考部分可以考慮傳科,我覺得比傳理簡單很多哈哈,尤其如果是科技、資訊背景出身的應該寫起來蠻吃香的。像今年其中一題就考了google和yahoo 在搜尋引擎、資料檢索、社群、遊戲設計的異同,算是我沒什麼概念的領域,甚至遊戲設計這題我是直接空白,但靠著亂掰和噴一些UI/UX設計這種科技用語,竟然也過了一階。如果你的理論跟我一樣很爛的話,傳科是個好選擇,且給分比較大方哈。

-新聞學:

新聞學十月中才開課,但是比傳理傳科好懂很多,概念也都比較具體,上課就像在聽戴然講故事一樣。新聞學比較沒什麼理論成分,不外乎就是問一些媒體現況和解決辦法,或是新聞工作者的角色意義之類。其中台大很愛考一些典範這種開放式答案的題目,所以一定要準備口袋名單(雖然今年一題都沒考QQ),因為考出來但沒準備的話,是連掰都很難掰。

我自己準備新聞學的方法,就是直接背下意見領袖們的觀點,有點類似搜集「名言佳句」的概念。當然也是要適時融入自己的一點看法,只是如前所述,我真的很懶,與其花時間建立自身觀點我選擇直接搜尋意見領袖們的建言,加以拼湊修飾後轉化成自己的字句。當然,這完全只是一個應付考試的淺薄方法,但也讓我在考場上可以直接寫出流暢的論述,不用浪費時間思考語句通不通順、優不優美。

Ps.我常參考的意見領袖不外乎就是大家都會看的管中祥、陳炳宏、陳順孝、黃哲斌、施典志等人,或是天下的獨立評論和Medium(我有訂閱Medium,一個月150而已非常好用,強力推薦),我覺得這些對我在答題上已經很夠用了,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榜首可能就要再更廣泛,一些期刊論文也要多關注,雖然我自己是完全沒有,所以我這種方法還是見仁見智囉。

-社會學:

我非常喜歡劉意老師的上課方式,跟戴然的風格很不同。老師會把很多抽象的社會學概念條理分明地拆解,背景、年代、主張、應用到現代社會等等,整個脈絡都會交代得很完整,也常常利用一些表格幫助我們記憶理解。

相較於其他傳播科目,戴然會要求我們最後要把整本講義忘掉,記自己的整理內容,我自己是認為社會學則是要熟讀講義,因為社會學考題通常也就幾種,包含名詞解釋這種純理論型,或是社會議題分析這種整合型的。

先講理論型,比如古典三大家和三大論,我在考試前理論和名詞的解釋幾乎是背到一字不差,不過前提是要充分理解這些學派的內容主張,這樣要是真的忘記也能用自己的話講完,不至於寫不出東西。

再來整合型,也是今年台大考題比較特別的地方,以往至少會有個幾題5分解釋名詞或10分的理論加舉例,今年完全沒有。比較頃向要你融合所有社會學角度去評析社會現象,而且一題就3、40分。比如「分析大眾媒體及社群媒體時代假新聞異同」、「記者是否適用勞基法保障與其社會角色定位」,甚至還考了一題肉圓爸的報導….。這種整合型考題我認為更是說明了熟讀講義的重要,因為熟讀之後你才有可能對社會學融會貫通,進而去分析時事,就算要掰也能掰得比較言之有物。

其中想特別提到的是一定要多練考古題!劉意老師不會像戴然這樣要求我們狂寫,所以更仰賴自律。我自己上社會學是上雲端課程,但我仍定時寄考題給老師批改,數量當然是沒有其他傳播科目瘋狂,但重點是持續性的練習,我是一直寫到過年。我在考前兩週有自己猜題練習再給老師改,其中假新聞這題完全跟我猜得一模一樣,我在考試當下看到真的有嚇到,也因此寫得非常順,完全就是把練習內容複製到答案卷上,最後也出乎意料地拿了89分。

花了這麼大篇幅講社會學就是因為我覺得它準備起來跟其他科目很不同,更需要對社會有所觀察和反思,盡量要站在問題的對立面反向思考,尤其差異和不平等這塊也是蠻常考的,所以多準備一些國內外例子非常重要!我是每個理論都會搭配一個例子去記,這樣才能盡可能做到答題豐富具體,而非空泛的論述。

中/英文能力

中文能力大概是所有科目之中最難準備的吧!傳播系所幾乎沒在考國學常識,仍是以申論題為主。尤其政大的中文能力考題向來都十分出其不意,如今年以文言文考了中西藝術美學觀點,應該整間教室都一起停筆傻眼了三分鐘吧。好的我心得文寫到這裡有點卡住,因為我完全沒在準備中文能力……..。真的要說的話,我覺得中文能力考的就是你平時的文筆和論述能力,但這些東西都不是一蹴可幾的,所以我認為平常的文筆練習也很重要!可以從寫寫臉書開始,把它當寫日記一樣,但不是寫些流水帳的內容啦,可以說說自己對一些議題的看法,或是生活上的經歷,我覺得都很不錯。而且寫臉書的好處,就是可以從讚數中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是不是能引起他人共鳴,但也很殘酷就是了QQ。

英文的部分,我的寫作很不好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在準備作文,甚至還加報了補習班的英文作文,結果今年每間學校都考翻譯呢^_^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可能我人品堪慮吧。老實說我英文的準備也不多,我練習完大家推薦的廖柏森「新聞英文閱讀與翻譯技巧」這本書後,只有偶爾翻翻紐時的文章這樣,所以考試的時候真的蠻辛苦的。但我覺得真的看不懂翻不出來也不用怕,就用自己的話講清楚,邏輯通順其實就可以了,並不用拘泥於一定要逐字逐句翻譯。所以英文翻譯我認為跟中文能力蠻有關係的,重點在於語句和內容的順暢,倒不是每個單字都要翻得多精準,看不懂的時候就很考驗平時的「掰」功了。

<心態面>

平常心、平常心、平常心。雖然陳腔濫調但很重要。

一月以前我其實是非常焦慮的,整天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怎麼可能拼得過那些頂大生或本科系考生。但後來我發現隨著考試逼近,我的心態也越來越放鬆了,不是佛化的那種,而是知道自己前面的準備已經盡力了,有點像是「盡人事,聽天命」的感覺,我到後來都把它想像成期中期末考,就是一個階段性任務而已,我就是盡全力把它做好,會不會上、沒上怎麼辦這種擔憂我反而不去想,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順其自然,上天不會虧待你。

像是12月開始寫考古題時,初期我一天只寫得了兩題,一個禮拜只交出12題吧,也是急到快撞牆。但後來我開始調整心態,第二週開始我就沒在算題數了,就是盡全力寫,想到就寫,能寫多少是多少,最後發現自己竟然寫了96題。所以說放輕鬆真的很重要,不要一直想著結果,要專注在過程中自己是否有認真去做,其實反而會有更好的結果,心理壓力也會比較小。

另外,我從11月開始就把所有社群媒體刪掉,讓自己徹底成為邊緣人,只會定時去看戴然傳播教室的文章。我是個很沒定力的人,所以刪掉這些真的幫助我很多(而且頓時覺得世界真是清新安靜),尤其看見朋友們一一往前邁進只有我還在這裡原地苦讀,真的會懷疑人生,所以如我一般自制力缺乏又玻璃心的朋友,還是趁早刪了社群媒體吧!

至於為什麼不多涉獵新知,除了我真的懶,也是因為我自己就是那種看越多資訊只會越發知識焦慮的人,就會有「天啊!原來還有這些但我竟然不知道!」這種恐慌現象,所以到後期我就只專注在自己的筆記和考古題(前提是這兩項都有認真做),而且我從頭到尾一篇學長姐的心得文都沒看過,因為我很容易被影響,看越多懷疑自己越多。

講這麼多,重點就是保持自己平穩規律的念書步調真的就夠了,並不是一定要學霸式的懸樑刺骨才算認真唸書。我不是那種會制定時間表、計畫表的人,因為我看到那一欄又一欄的計畫反而充滿壓力,所以我只專注在自己有沒有盡力,就算今天只唸了一個晚上的書那又如何,至少這中間也是扎扎實實的在念,確保自己每天都有生產力、都有在往前這樣夠了,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累了就去睡覺,千萬別熬夜,也不要有愧疚感,善待身體保持體力才是準備考試的根本。

考研就只是一場耐力賽而已,並非比賽誰比較聰明,而是誰比較想要、誰能不改力氣地撐到最後。緊張害怕難免,但按部就班地緩步向前,其實就能發揮超乎所想的力量了,祝福各位都能金榜提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