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諄-考取台大新聞所(榜首)、政大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文 / 程彥諄

成績:

台大正取一(榜首):(從缺)

政大正取四:中英文(87)、傳播知識(55)

交大傳播(過一階):傳播理論(92)、傳播英文(72)

交大傳科(過一階):傳播理論(66)、傳播英文(82)

考前自況:

剛畢業的新聞系學生,咬蚊子、打虎周的學弟。在校成績普普,英文底子極其普通(多益六百多而已),基本都忙著做團體作業與實作課程,雖嘗試過在不同類的媒體職務上尋找自身定位,但仍自認有所不足。在學科上的表現除了嘴砲,基本沒有太突出的表現,是老師眼中「還算老實」的學生。原本大四時,我還想繼續在電視台節目組繼續工讀、尋找轉正的機會,就此成為社會人士。所以不敢對進一步升學抱太多幻想。

但當同儕中一個最雷最怪、四年來玩得特別厲害的奇人考上台政後,就對我心中形成不小衝擊。因為他的努力恰好印照出我怯懦、害怕失敗的弱點,我不希望自己還年輕就開始凡事退而求其次,把自己想得渺小又無趣,因此我心中也燃起追求「完整版人生規劃」的勇氣—嘗試去考上政大傳院的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所幸奇人朋友豪不吝嗇地教導我不少讀書訣竅和應試技巧,加上去年度的國防政策轉彎,讓應屆役男可以延到隔年春天再當兵,使我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考試,因此我決定賭上一把,加入研究所考試的競爭隊伍中。

準備

我和大部分競爭對手一樣,去已形成天然獨佔的名師—戴然那裡補習。戴然老師有條有理、亦莊亦諧的教學一向受人稱道,更難得的是老師那高度的敬業精神。除了每周「寫多少考古題就改多少」之外,戴然老師也會細細審視我的練習卷,每當我用的梗比較靈活或是用語上有什麼問題,都能看到老師畫出一個笑臉,或是給出勸告。

今年的題目讓相當多人的猜題槓孤,尤其台政的考題充滿變化,幾乎無法讓人完整地套用好任何一個理論,因此堅實的論述能力和想像力就格外重要。我總結歸納自己準備考試的彎路,在心態上有以下幾點建議:

禁止學生式思維:不要覺得問題一定有標準答案,有時評分標準就是「看你掰不掰得好」、能不能良好地自圓其說。比如今年台大的社會學題目就非常靈活,像是「用社會學角度探討新舊媒體時代的假新聞差異」、「以勞動相關理論配合歷史發展脈絡,解釋記者為何必須/不須支付勞健保」,讓古典三大家或是三大主流社會學派的理論都很難套用;或像是政大中英文能力那樣,考中西美學觀點的演進與發展,讓我前後左右的人都停下筆來開始傻眼。因次若是碰到這種活潑的題目,還是相信你當下的靈感,儘量自圓其說比較好。

不要只是自我感動: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參加了某某講座很有心得、覺得自己做了詳盡的筆記而相當有安全感,或是一整天待在圖書館反覆誦讀理論,就覺得自己沒有虛度光陰。但更有可能,你只是在自我滿足, 並下意識地排斥「更痛苦、快速但有效率」的讀書方式(計時自我出題、讀紐時、限時默寫等等)。更不可取地,就是對自己說讀書要有效率,卻整天滑手機耍廢,結果整天唯一的努力就只是Google了「有效率的讀書方法」。

用「任務制」讀書法代替「時間制」讀書法:有些人能一口氣坐在書桌前數小時、規定自己一天要讀書多少多少小時,並排了滿滿的時程表,這對我來說相當困難。我寧可用「今天完成多少份考題、背多少單字、做多少頁筆記」當成一天的讀書指標,這樣除了比較刺激有趣,我也能靠著準備時間的縮短感覺到自己進步的幅度。

隨採隨摘:看到覺得有趣、有用的資訊,第一反應就該拍下它、收藏在手機記事本中。某天晚上睡不著,我就跑到敦南誠品去看閒書,發現《娛樂至死》的作者Postman實在太有黑色幽默、文筆實在太好,於是欣喜地拿出手機就是狂抄書中的重要論點。沒想到台大、交科、交傳三所的傳播理論都考到關於多倫多學派、科技決定論的重點,讓我考試當下寫得暗爽不已。所以有空時不妨到書店挖寶,絕不吃虧。

讀書會:

十月就會開始組成讀書會,由於我在補習班就是一個沉默的孤僻男,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一直對著空氣默寫英文單字,因此相當感謝另外四位優質夥伴當初來拉我入夥。

十月開始,老師每週會拋出像是「科技」、「政治」或是「文創」之類的大題目,讓成員分別去找相關論文或是深度報導進行濃縮並互相導讀。這個舉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建立差異度,並嘗試感覺今年的趨勢以及出題方向,因此讀書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更省力的方式擴大答題庫」,並藉著同儕衡量自己當下的實力定位。

除了準備每周一問,還可以依照小組各自的需求,去合力蒐集英文字彙或是重要時事,甚至互相出題抽考。我們讀書會比較特別點的合作項目有以下三種:

1. 蒐集英文時事字彙:為了對付新聞英文的名詞解釋,每個禮拜我們會一人提報三個英文時事字彙,每個字彙必須另行付上五個關鍵字、五句解釋。到衝刺期,每天就能更有效率地練習默寫名詞解釋。

2. 互相出題:寫考古題寫得差不多時,我們一人會出兩題給大家一起寫,再一起討論、補充自己答題的內容與技巧。出於利益的最大化,我們彼此毫不藏私。

3. 學術英文字彙蒐集:二月初即將考試時,最新的學術期刊剛好出爐。風險傳播、AI學術化、產業化的討論頻率也大幅上漲。考量到教授們的出題時機,恰好夾處在新研究剛發表的前後,因此我們依照「風險、科技、文化、政治、社群」五個面向,讓大家在最近兩期發表的學術期刊中,每人至少蒐集二十個新的學術用語。

中文(日常累積):

台政的老師喜歡出又廣又怪的題目,所以碰到創作題時,可以儘量腦動大開地提出大膽的建議或是故事。好比政大今年的「中西美術觀」、「媒介使用故事」,我都是儘量不落俗套地轉化我從「知乎」、「羅輯思維」、「鍵客行」等地方蒐集到的靈感回答。我尤其推薦到知乎上去找答題靈感,因為那裡腦洞巨大的天才寫手很多,隨便分享三則知乎創作讓大家參考下:

1. 如何將《紅樓夢》改寫出克蘇魯風格:https://reurl.cc/oRXeg

2. 假如存在III級外星文明,為何他們不發動宇宙戰爭:https://reurl.cc/70lp9

3. 你聽過哪些反智的雞湯文:https://reurl.cc/QEy7O

為了提升鑑別度,給出比較特別的觀點,我還會抄下一頁筆記,將各種稀奇古怪的冷知識、邪道觀點等等的關鍵字都抄在一張活頁紙上,考前隨時瞄一眼。所以 當政大考出中西藝術觀點這種奇葩題目時,我腦中就剛好想到宋徽宗「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典故,於是就很即興在考卷上開始我的表演。

台大的中文能力,較側重在評論寫作,所以出題上有很大的機率是分享自身對時事觀察的見解。所以十月十一月期間若時間允許,可儘量投書媒體練習文筆。文章中只需要少許的理論(知識點)、配合自己的看法即可。因為去年剛好是韓流最猛的選舉期間,許多投書難免會被有政治意圖的「投書大軍」排擠掉,我一口氣寫了快十篇給四大報,結果就只有聯合報用了我的「四字政見」投書。至於寫作評論的方式可稍微參考拙作:

四字政見的隱憂:https://reurl.cc/bVqjr

我也針對不同的社會議題,比如「肉圓惡爸與私刑正義」、「花蓮王」、「公投」、「世新社發所」等,進行正反面意見的蒐集,讓自己能提出務實且又不落俗套的答案。

英文(愈早開始準備愈好):英文很重要。尤其是非外語專業者,務必儘早開始長期準備。

對於我這種唬爛能力尚可、專業&英文能力皆極為普通的人來說,前期築基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英文語感、讀速以及字彙量。因此從四月開始,我每天都強迫自己讀完五篇紐約時報(後期寫考古題改為三篇),並且開啟記事本,再特別將關鍵字、常用新聞用字記下來。並且除了抄寫單字外,我還用Anki來背單字,以便在等紅綠燈、發呆、坐車時,都能隨時複習新單字。可說整個四月底到九月中,我主要的自修內容就是在提升英文能力。

底子不好的人練英文沒什麼訣竅,就是趁早從大量閱讀中開始做起。這方法有些枯燥,但可說是良藥苦口。除了紐時之外,經濟學人、TIME也都是可以考慮的對象。由於考試時會故意拿英文論文或是深度報導的文章當題目,因此閱讀的來源還是找難度比較進階的媒體來練習較佳。

以下我分別對名詞解釋、翻譯、英文作文三類分別分享我的準備方式,如果是已有一定基礎者,還請鞭小力點。

1. 名詞解釋:名詞解釋必須至少在考場上飆出分數x1.5倍行數的量,建議可用「介紹基本資訊 x 近況 x 媒體對其評價」的格式回答。對該年度的重要國際議程、名人、新傳播科技等時事都要留意。台大的題目總會出現一兩題「相對冷門但重要」的國際議程,並且考出「大事件重要關係人」。好比今年就考COP24而不是川金會,考馬克宏而不是黃背心運動。因此如果只想靠著搜尋「年度十大國際議題、xx字典年度代表字」來準備英文名詞解釋,絕對會吃鱉吃很大。

可以考慮和讀書會成員分別蒐集重要字彙,並每個字彙都列出至少五個記憶點幫助聯想,到時候考上自然就能寫出相當的字數。

2. 翻譯:翻譯最重要的就是閱讀速讀以及流暢度。速度方面,如果有經過一天五篇紐時的閱讀訓練,就不必感到太有壓力;至於流暢度,可儘量「用自己的話而不是逐字逐句翻譯」。因為一定有非常新的學術生字或是一字多義的情形出現,當你碰到不會翻譯且時間有限的情況,可以乾脆就把自己腦中完整的理解直接寫出來。在準備的練習中,翻譯是我準備時間相對較少的一塊,幸好靠著閱讀速度變快,考試時都還算流暢地完成。

練習階段可以上紐時中文網、紐時賞析、BBC中文網等有提供中英對照的網站自我驗證翻譯技巧,考前一天能練習英翻中、中翻英各一篇報導就相當足夠。值得注意的是英文論文的翻譯常常是一、二月才剛剛發表的觀點或是趨勢,因此衝刺期間,絕對有必要上政大新聞學研究、中華傳播學會去查找最新兩期內的論文內容,並抄下論文內的英文關鍵字。

我和讀書會成員在二月初就將最新兩期的論文依照風險傳播、文化、科技、社群和政治五類,各找二十個左右的學術英文用語。結果考政大和交大時,不少生字剛好都早就被我們收錄了,可說是相當有狗屎運。

3. 英文作文:作文的練習,我有分前、中、後三階段的準備方式。前期,每天要求自己必須寫出至少一百字的英文作文,內容直接採自報紙的中翻英。完成之後,再用Grammarly檢查文法是否有錯誤;中期,我發現一個好用的免費作文批改網站,Write&Improve,於是就按照自己的英文作文能力目標,拿網站提供的題目做練習。後期階段,因為都忙著寫考題與做終極筆記,就比較少在練習線上作文,改為對作文採取「模板化」的準備方式,也就是先設立好兩種(論說、比較)作文模板,方便考試時直接拿來套用。即將考試時,我甚至抄下「必備傳播相關英文用字x100」、「萬用名言金句x5」,方便考試作答。

傳播理論/傳播科技(七月~九月中):

傳播理論和傳播科技的分野已變得非常模糊,建議除了搞懂理論外,應多蒐集最新趨勢的相關資料。理論方面,除了上課時像是抱著必死決心般地認真聽講外,我還從市圖借了羅世宏的《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張錦華的《傳播批判理論》、翁秀琪的《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等書。這些書我也沒全看完,閱讀也主要是針對書中對大理論的闡釋進行理解,並且抄下學者的名言佳句。

課外讀物方面,我推薦除了《天下》、《遠見》中關於媒體的專欄(黃哲斌)之外,還可以多到《數位時代》、Medium 挖寶,將看到的知識點抄下,並化為理論的配套案例。如果你想多了解理論該如何配合論述體作答,也可上《每日頭條》、《百度文庫》搜尋傳播類考試相關資訊,看看中國大陸北京新媒體研究所的高手如何解題及套用理論。

例子蒐集方面,則保持前述的「隨採隨用」精神。好比我看 K/DA,就至少能在它身上挖出兩三個理論和科技應用的相關理論。

對於傳播理論,則建議至少徹底掌握兩三條「必殺理論」,這個必殺理論必須對它的背景、訴求、例子,以及在新聞、廣電、廣告方面的應用都非常熟悉。因為考試時,一定會出現「理論檢視類」、「研究計畫類」還有「趨勢應用類」的題目,要求你將理論套用到上述情境中。而我最熟的理論,就是第三人效果和資訊預視理論,因此當政大要我們寫出適合廣告行銷的理論型研究計畫時,我才不至於感到手忙腳亂。

社會學:

社會學我有去上劉意老師的課,也幾乎每周都寫了考古題。準備方式除了寫考題以及複習筆記,也該朝培養論述能力及蒐集新鮮例子的方向努力。由於教授的出題偶有不按常理出牌的現象發生,所以就算一時找不到適合的理論套用,也務必展現出應有的論述能力。

所謂的論述能力,我是指能夠「有條理地交代理論或事件前因後果」的能力。所以除了單純解釋理論、套用例子,也該對理論形成的背景、理論時代背景和當下社會現象的異同進行了解。會這麼說是因為,像今年台大的社會科考題就非常「非主流」,不會像往年那樣要求考生單純解釋理論或是分享社會現象,而是拋出一個個無法完整用古典理論解釋的現象,要考生有系統地解釋前因後果。好比考我們「用社會學解釋假新聞在大眾媒體時代、社群時代的差異、背景與演進」、「用勞動/報酬相關角度討論記者是否應該支付勞保?以及述說背景與發展脈絡?」等等。

上述這些問題,如果還是按照「畫大餅+套理論+舉例+做結論」的傳統方式來答題,恐怕就無法完整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所以遇到這種刁鑽的論述題時,應該在以不夾敘夾議的做法為前提下,寫出一套自成邏輯的觀點。因此建議可上「知乎」搜尋社會學理論相關的貼子,以下貼上一則可參考的內容類型:

為什麼邊沁的圓形監獄理論無法在現實社會中得到應用?https://reurl.cc/Kl1Yj

找例子方面,我主要靠新聞、知乎以及關鍵評論網來蒐集比較特別的案例。好比我會用中國大陸公安「命案必破」的口碑,去解釋社會的麥當勞化;用「東南亞性觀光業」,去解釋階級複製和擬像。總之就是全力朝建立差異度為行動目的。(但今年考題卻全沒用到,哀)

新聞學:

新聞學準備最重要的除了蒐集資料,還得對當下的媒體發展有自成一格的解困方案。蒐集資料的方式如上所述,就不再贅敘,但看到像是孫安佐、張比比等笑話奇談,也先別急著無視,因為或許也能成為相當應景的媒體亂象實例。以下集中在「解困方案」的準備方式上。

新聞學比較少具體的理論能夠套用,能用的較多是用來描述新聞現象的用語,比如匯流新聞室(convergence newsroom)、包圍新聞學(ambient Journalism)等等。戴燃老師上課時自然會很輕易地讓我們徹底理解這些名詞(比傳播理論好吸收多了)。對我來說,新聞學的考試就是靠新聞用語來解釋媒體現象,並設法提出解套方案的過程。這種務實的出題走向非常對我胃口,所以台大的考古題也是我寫得最快樂的。

新聞學除了記熟口袋名單(記者、紀錄片、準則、組織、社運)之外,也要對當年度的媒體議題保持關注,注意新科技、新法條、新收視習慣等,對媒體產業與記者行為產生的影響,並要能夠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案。也因為新聞學多關注時事與媒體制度的解套,我建議可參考意見領袖如陳順孝、管中祥、黃哲斌、胡元輝等人的看法,觀察他們對媒體困境或制度的看法。也因為今年台大新聞所的報考人數創下史上新低,我認為可同時蒐集傳播教育外來發展的相關資訊,以及媒體轉型的案例,相信定能有所幫助。

考古題(十一月底~十二月):

我總共練了台政各九年、交大兩所各九年、高普考以及讀書會猜題共計165題的題目。當時除了星期天,每天至少練習五題,並在後期開始計時寫題目。考古題練習的就是反應速度、手寫速度以及聯想能力,而寫下的答案則能作為最後兩個月終極筆記的材料來源,因此寫考題時千萬別敷衍,應認真寫出「有水準」的答案,並在下次碰到類似題目時,能夠直接不假思索的回答。至於一分一行的速度水準,是後期闔書練習的起碼標準。

如何算是「有水準」的答案?除了用語駢散合併、專業用語及學者名字都用英文作答外,答題架構我多採用「大趨勢三點配名言 x 正面解釋我的主要論述 x 補充正/負面論述並提出例子 x 總結觀點並表達未來觀點」的形式做答。這種學術腔有利有弊,要小心別一口氣塞太多理論或是名言佳句,否則匠氣太重,容易因為太過油膩而失分。

當寫考題進入第二週左右時,除了能夠開始close book之外,我也自行練習猜題、並替換本年度高普考題目內的關鍵字來作答。我的讀書會還會一人出兩題分享給全部人一起寫,完成後再開會討論彼此的觀點。

寫到後來會逐漸受虐狂上身,巴不得看看下一題又是什麼稀奇古怪的刁鑽問題,並享受和出題老師隔空鬥智的樂趣。後來在寫題目的當下也會產生類似心流體驗的熱血快感。打個比方的話,就像在打黑暗靈魂時,一天連續幹掉五隻王一樣有成就感。有時寫到入迷,甚至能從天黑寫到天亮,再從天亮寫到天黑,就是為了多寫幾題自創題給戴然老師改。隨著手指繭愈寫愈厚,也能感覺腦袋運轉速度愈來愈快。據戴然老師說,寫考題這一個多月往往是建立考場差距最重要的一道關卡,稍苦旦非常有效。

終極筆記(十二月~二月):

寫完考古題,就能從考題以及之前讀書會分享的摘要吸收精華,做成必背的終極筆記。關於終極筆記的做法,我是用「主題」的形式來幫助記憶。好比一頁的筆記,我會用「公民新聞」、「假新聞」、「網紅」等主題當作單元內容,方便衝刺階段的快速回顧。定好主題後,我會分別設立「理論依據」、「學者名言」、「正負面例子」、「未來趨勢」等小子題,方便衝刺階段的背誦。為了建立差異度,並在考卷上給人一副「很有水準」的錯覺,我也特別做了「召喚獸」、「起手式」、「萬用金句」、「炫技知識點」等四個主題的筆記。以下講講這些唬人用的主題都是些什麼內容:

召喚獸:學者、名人的名言,比如Baudrillard、McCombs、Gulyas等人

起手式:將各大主題中,我所蒐集到比較獨特的觀點進行濃縮化,方便考前半小時複習

萬用金句:對媒體趨勢一針見血的犀利語句

炫技知識點:從之前「隨採隨錄」到手機記事本裡的知識中,選些比較邪道、另類的特殊資訊,好比宋徽宗「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藝術典故、2018死亡名人名單、政治正確童話之小紅帽與大野狼、SCP觀察員日誌等稀奇古怪的內容,都被我用關鍵字的形式紀錄在筆記上。

衝刺階段(一月~二月初):

這個階段就是不停地背自己的終極筆記,並不時回顧考古題。如果想到更好的例子,則馬上更新到終極筆記裡面。同時一個禮拜至少練習兩次的計時模擬考,抓住考試的手感。

我個人的背誦心得是,記憶的效率在於「短期內重複看到它多少次」,而非「一次看它多久」。所以我可以一小時內順著翻遍我三十多頁的終極筆記,然後下個小時再從後往前翻筆記,這樣每天翻它個十遍左右,就很自然地背下來了。

也因為十二月時狂寫考古題,我的英文作文就中斷了一個多月沒練習,因此我也會在這階段CLOSE BOOK 默寫新聞英文的名詞解釋,然後再默背我之前寫好的作文模板。

這個階段儘量別給自己太大心理壓力。我的話會選擇抽空看看「醃黃瓜先生」這類幽默小品調劑身心,對於負面情緒的釋放相當有幫助。且為了保持精神,我也會在背筆記背累的時候,放些像Megalovania之類的燃曲提振精神,避免怠惰。

考試:

考試當天避免吃太多澱粉類,否則很容易造成疲倦,不利思考;同時注意保暖,避免凍到手指。為了使頭腦維持在發熱的高效運轉階段,我考試當天也提早一個多小時到場,趁早消化完早餐並做最後的複習。

由於今年的考試幾乎都擠在同一個禮拜,台政不但只差一天,交傳和交科甚至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等於要在短期內大力摧殘我們的手指,我在考台大的下午也因寫太嗨,中指指甲稍稍外翻,弄得有些刺痛,甚至稍微影響到後來幾科的手寫速度。因此我靠著將隔壁寫得比較快的同學當作假想敵,來提升答題速度,同時偷喵她的翻頁進度。結果我們都成功飆到第九面半,感覺相當熱血。

口試:

因為想要再給自己一個小目標,來保持奮鬥不懈的心境,於是我又參加了台大的口試(沒有要占名額的意思),並在面試中徹底回顧我的動機,也希望三位教授能藉著將我問倒,來給我一場「震撼教育」,使我接下來的心境能持續良好向上。同時,也能藉機和他們討論我心中的研究主題,完善我數個月來的媒體觀察結果。

簡單而言,口試的訣竅就是扣緊交出去的研究主題,儘量讓自己的回答內容和研究主題多互相呼應,並在舉止上做到有條不紊。畢竟口試不是什麼綜藝機智秀,教授的問題只會圍繞在背景、經歷、研究主題上。所以回答的一致性、思維的順暢度以及表達能力,都是應該自我著重表現的部分。

我只能說,口試遇到的谷玲玲教授、王泰俐教授和劉好迪教授都是有趣且和善的與談人,但他們也會追問、誘導,並詰問我研究計畫的可行性、未來趨勢。而許多問題也都是從我的讀書計畫、研究方向中生出,回答起來也不太費力。而要試著用不卑不亢的口吻說服三位段數奇高的前輩,真的非常好玩。以下我試著記憶他們當時問過的問題:

1. 兩分鐘自我介紹

2. 你已經是新聞系學生,還想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

3. 你的生涯計劃,要如何和研究所的課題得到銜接?

4. 你的口條不錯,如果有其他的發展機會,和你預期相左,會如何抉擇?

5. 根據你自身在電視台實習、自我觀察的經歷,你認為社群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閱聽人會有什麼差異、特色、變化?(英文)

6. 你覺得未來的媒體會如何經營自己的品牌形象?是指會變成一種具象的卡通符號那種意思嗎?

7. 你政大和台大會選擇哪邊?

8. 可以試著形容下,你想營造出的媒體,它會如何在線上線下經營自己的讀者關係?要怎麼讓它脫離你所謂的既有框架?

感想:

當我在考場寫完最後一題考題時,其實有種「蛤?! 這樣就沒啦?」的惆悵感。當下稍微感到有些失落,就像為期將近一年的遊戲終究走向了結局,讓我猝不及防。而當將近一年奮鬥的成果突然達成時,我也感覺不到什麼自得意滿、或是大哭大叫的衝動,因為真實人生比起電影動漫,成長的瞬間往往是寂寞且冷清的。且當下只高興不到一小時,我就開始替接下來的生活進行預想,並沒做什麼「載歌載奔」的可愛舉動。(還是爽得不得了)

和二三十年前,也就是戴然老師考研那時動輒上千人競爭的情形相比,考政大傳播所的難度無疑簡單了不只十倍,和前輩們或是資工系、商學院等的學生相比,考試的壓力已沒那麼大。但戴然老師也說過,台政交大部分上榜和落榜的學生全都在補習班,雖說有這位名師引路,但修行結果依舊要看個人的累積。所以即使是在考國內研究所人數持續下降的現在,想要考上理想學校,還是得認真以對。

此外,我橫向對比其他上政大的同學,發現我的傳播知識分數相對偏低,還虧我當下自以為寫得很順,想來也真是羞愧。比起知識,我的中英文能力分數倒是意外的高(教授看來很愛我掰的故事),讓我有一種「靠唬爛考上」的心虛感,因此有必要繼續複習所學。

回顧十個多月的準備歷程,最珍貴的就是擁有一段「努力付出 — 得到回報」的成功經驗。因為我從前失敗過太多次、錯過太多機會,所以一度在心態上變得有些「習慣性低落」,整個人也開始佛化。好在心中的野心喚醒了我,我才能無視負面情緒,重新積極追逐自己的人生規劃。

對現在的我來說,考上政大後的生活反而會比直接去工作更有挑戰性,更大、更繁瑣的系列難關才剛剛起了個頭。由於早聞政大的課業壓力不是一般重(到哪裡都一樣),所以得知上榜後,我又開始背單字、讀紐時的步調。在當兵前除了玩玩「隻狼」,就是在做小小單字本,準備加入國軍後,能抽空複習,避免退伍開學後整個FUCK UP,被同儕遠遠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