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準備方針

 

嗨!各位要報考心理相關轉學考的同學,大家好:

翻開心理學的課本,緒論都會告訴我們心理學的操作型定義:「研究人類個體內在心智歷程和外顯行為的一門科學」。從受精卵到死亡的過程,都是心理學家研究的範圍,再針對不同層次(如:基因、神經、大腦、行為、團體、社會、文化)進行研究。研究的內容大致可分為:感覺、知覺;動機、情緒;學習、記憶;人格、社會行為等主題,雖然議題眾多,但我們可利用記憶術來幫助記憶。像是Miller提到的短期記憶有7加減2個單位,所以我們可以用chunking來增加每個記憶單位的容量。

 

 

在準備心理學之際,首要之務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課本!建議先上網查詢欲報考學校的用書,倘若該校用的是原文書,那麼就先閱讀必讀的教科書。萬事先求「有」再求「好」,先有心理學的架構後,再念原文書就能如虎添翼。其次,閱讀完後要勤作筆記,這樣才能策動「後設認知」來評估自己真正記得多少。同時,也要在課本上標註重點,練習圈出關鍵字,這對於撰寫申論題會有實質的幫助。每讀完一章,要記得翻閱考古題,練習該範圍的題目。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英文不大行,那就更得要練習英文題目。

 

 

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就屬「情緒調節」了!我們都知道工作記憶有容量的限制,需要登錄和維持住新訊息,同時也要從長期記憶找到相對應的知識。而在考試的當下,心情難免會緊張焦慮,若太過於緊張,會占據太多工作記憶,導致無法好好作答。於是,情緒調節就變得相當重要。上過課的同學,應該都還記得Schacter和Singer (1962)在情緒議題上提出認知評估的理論,生理覺察和認知評估相互搭配會影響心理反應,換言之,如果把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和手心冒汗解讀為考試興奮而不是考試焦慮,反而能提升動機和注意力。

 

 

              基本上,心理學的考題會摻雜不同程度的問題,可以是單純的記憶題,也可以是對理論的瞭解與比較。建議同學們要把課堂上、教科書所強調的主題融會貫通,掌握它的現象、理論、實驗方法以及研究發現,才有內容可以描述與組織。最後,鼓勵各位同學在考前最後的時間做全盤性重點的複習,讓自己保持對所學內容的熟悉感,將在考試時有非常實質的分數提升。心理學的難度不在於理解,而在於豐富知識的組織與融會貫通,相信這般辛苦的準備將有助於考上理想學校,也能為奠定良好的心理學基礎。